浅谈《包法利夫人》中的浪漫

时间:2024-03-05 人气:

摘 要:对于法国伟大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——《包法利夫人》,目前国内研究者多偏向于认为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。本文从新的角度入手,从创作主体(福楼拜)与作品本身(《包法利夫人》)两个方面为切入点,发掘小说《包法利夫人》中所蕴含的浪漫因素。希望能以此为契机,对《包法利夫人》作出新的解读。

关键词:包法利夫人;福楼拜;浪漫

1 创作主体

(一)深受浪漫主义影响的浪漫本性

居斯塔夫·福楼拜十三岁,在学校小报当文学编辑,练习写小说,写上层社会青年的思想感情,天生细腻、善感的气质,使他极易与浪漫主义相通。十五六岁的时候,他写过一篇《拜伦小传》,青年时期的福楼拜深受法国浪漫主义影响。

(二)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创作追求

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,李健吾先生以饱满的热情,透彻的研究,挥笔写下了《福楼拜评传》。在这本书中,李健吾称:“法国十九世纪文学,在小说方面,出了三个不世之才,根据各自的性灵,从不同的方向,射出同样温熙的光辐,普照近代小说的旅程...司汤达深刻,巴尔扎克伟大,但是福楼拜,完美。”,福楼拜作出了努力:

1.极度认真的写作态度

福楼拜生性孤僻,不爱与人相处,阅读与写作几乎涵括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,从来没有一位作家,也在不会有另一位作家会像福楼拜一样将自己完全的奉献给艺术。没有人能想象他创作的艰辛,那些呕心沥血的努力:他终日伏案,却一天至多写五百字。这样极度认真的写作态度,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艺术精品,也为福楼拜赢得了后人的景仰与追随。

2.极度精致的艺术语言

福楼拜的小说文笔优美、简洁质朴而又鲜明生动,他提出了“唯一词”理论:“某一现象,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,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,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来表明其特性,只能用一个动词使他生动起来,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名词、形容词和动词。”因此他的语言抑扬顿挫、干净流畅,没有一处累赘的句子,文字锤炼到几乎不能增减一字的程度。

3.高度精巧的艺术结构

与精致的语言相呼应的是福楼拜小说中精巧的艺术结构。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指出《包法利夫人》中体现了福楼拜“多声部配合法”和“结构式转换”的独特创作手法。

除此之外,纳博科夫还提出了“千层饼主题”的说法,透过纳博科夫的分析,我们可以窥见福楼拜小说中精巧的结构和高超的艺术水准。

4.深度隐匿的创作主体

福楼拜是以自己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来描写小说的,就是深度隐匿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感,也可称为“零度叙事”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:

(1)艺术上的客观性

福楼拜真诚且极力地追求艺术上的客观性,根据雷纳·韦勒克在其《近代文学批评史》一书中所概括的,这种客观性“一要无我,二要冷漠、超然、中立”。

“无我”一开始是行文上的一种说法,指的是“作者不可在小说里露面,不可对笔下人物说长道短,不可从中引出寓意或唱高调”。福楼拜从未写过‘我’‘自己’这些字,从不在书中和读者闲谈或者像演员在舞台上那样结尾时向观众致敬,而且从来不写序言。“冷漠、超然、中立”的写作则是对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剥离。作品之外的福楼拜,不仅不冷漠,反而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充满深情。

(2)叙述视角的转变

这也是福楼拜为小说实现真正客观化所作的努力之一。传统的现实小说重视对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写实的描写,要实现这种描写,全知全能视角的运用显然更加有利。福楼拜的小说却不采取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,而是使用变换视角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等。

2 作品本身

(一)小说人物的浪漫性

《包法利夫人》全书塑造了不少充满浪漫气息的人物形象,让人心神震撼是包法利夫人——这个一心追求浪漫与自由,沉迷于理想与虚幻的女人。

包法利夫人本名爱玛·卢欧,是法国一位殷实的田庄主人卢欧老爹的独女。曾在一家女修道院接受教育。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的小说,深受浪漫主义情绪的影响,渴望传奇式的爱情。于查理成婚后,爱玛发现他不过是个庸俗的人,既无才干,又乏雄心。渥毕萨尔的舞会,让她窥见了荣华富贵,从此她更加受不了乡镇生活的小器、平庸,她变得苦闷、抑郁。查尔为了让爱玛开心,将家搬到了永镇。此时爱玛已经怀孕,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孩。爱玛想要为女儿取一个浪漫的名字,几番思索后最终选择了“白尔特”这个名字,因为“她在渥毕萨尔庄园,听见侯爵夫人喊一个年轻女人白尔特”,于是“就选定了这个名字”。随后,白尔特被交与一位贫妇抚养。

百无聊赖的生活,灵魂深处的苦闷,对浪漫爱情的渴求,这些都为罗道耳弗所设的情感陷阱提供了契机。爱玛带着对爱情的幻梦扑向了罗道耳弗的怀抱。因为罗道耳弗正好应和了她传奇式的观念。她按照幻想的模式投入爱恋,甚至想要和罗道耳弗私奔!然而尝过了新鲜劲的罗道耳弗并不想背上这个负担,最终他抛弃了爱玛。受到这样的打击,爱玛大病了一场,却未能吸取教训。她依然按照浪漫的幻想设计自己的生活,爱上了同样浪漫且富于诗意的乡镇文书赖昂。然而久而久之,“爱玛又在通奸中发现婚姻的平淡无奇了”,但尽管如此,她还是继续给赖昂写情书。不过她在写信时想到的并不是赖昂,而是一个理想男子的模糊幻影。她就这样在幻想中生活,追求细腻的感情,丰富的精神生活,却始终逃不脱现世的残酷:在虚伪奸诈的掮客勒乐的欺骗下债台高筑走投无路的她,,最终只能选择服毒自杀。这就是爱玛,一个浪漫了一生的女人,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惨遭摧残的浪漫主义者。

在讨论爱玛的浪漫时,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对“浪漫”的界说是值得借鉴的。他认为“浪漫”是一种梦幻式的,与这种“浪漫”紧密相连的是她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与追寻。她羡慕男子,因为男子富有更多的生活的机缘。这就是为什么听说生下的是一个女儿时,她绝望了,因为“一个男子,至少是自由的。”

爱玛是浪漫的、自由的,同时也是骄傲且极度看重尊严的。她欠债后不肯去求查理的饶恕,因为这更伤她的尊严;走投无路时找公证人居由曼借钱却被性骚扰时,她断然拒绝......如此等等,都能看出爱玛对自身的骄傲与尊严的维护。

(二)创作手法的浪漫性

《包法利夫人》虽然取材于德拉马尔夫人的故事。但整本小说却处处渗透着作者的原创性:人物的塑造,情节的安置,景物的描写,语言的运用。在后来对《包法利夫人》的研究中,不少研究者对小说中出现的种种不合情理的细节提出了质疑:万松著有《不符事实的包法利夫人》;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也曾说:“在这部小说里,一个年轻健康的丈夫从未在夜间醒来发现妻子那一半床铺空着;从未听见妻子的情夫往窗上掷沙石;从未收到好事者写来告发奸情的匿名信...这部小说充满了其他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——那马车夫如此老实天真,就令人难以置信...”

福楼拜运用“虚构”“想象”“不合理”这些创作手法,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浪漫世界。

3 结语

处于浪漫主义余响尚存的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福楼拜,诚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,这表现在其人生经历及创作理念上,更表现在其具体的小说创作中。笔者认为,对《包法利夫人》中“浪漫”这一因素的挖掘,在当前对《包法利夫人》普遍的“现实主义”认知氛围中,或将有希望拓展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,进而得出新的研究成果。

参考文献

[1]福楼拜.包法利夫人[M].李健吾译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8

[2]李健吾.福楼拜评传[M]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

[3]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.文学讲稿[M].申慧辉等译,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05

[4]雷纳·韦勒克.近代文学批评史[M].陈自伍译,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97

[5]汪火焰,田传茂.镜子与影子——略论福楼拜和他的《包法利夫人》[J].外国文学研究,2001(1)

相关文档:
小议房地产甲方代表在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
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
变电一次设备的检修和安全运行
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对策
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
夯实高校基础党组织建设 努力实现中国梦